忘记之前看过的作品,点击这里查看最近阅读记录

  爱上周笔畅的那首《独身主义》是六年前的事情了,那时17岁的我,经历了不出意外的情窦初开,一不小心也饱尝了恋爱带来的切肤之痛。

  同样是17岁,我决定独身。

  如今再提起往事总觉得矫情,提笔数次,脑海中总会浮现自己曾经为了他受尽百般折磨,甚至一蹶不振的模样。

  真的,不瞒你说,此时此刻想到曾经我的可怜模样,我都觉得无比可笑,荒唐无稽。

  故事简单极了,17岁的乖乖女爱上了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烂俗言情小说里的情节套路完整齐备的发生在了我身上,如所有人所料,我和他没能善始善终,甚至不能好聚好散。我们经历了早恋的东躲西藏提心吊胆,忍受了分隔两地的相思煎熬,正当我满心欢喜的幻想着自己将会迎来怎样的美好未来时,他劈腿了,劈腿的理由啊,真是够土气,他说他还是放不下前任。我问他,我们经历的种种美好和许下承诺算什么,他摊开双手,还是往日的放荡不羁,他说他做这些事情大多都是为了回忆前女友,我和那个姑娘像极了,经历的所有好与坏,他都和前任悉数做过,最后,还不忘好心的告诉我一句:“你是个好女孩,真的。”

  我当然是,用你说吗?我为了你,努力变成你心中喜欢的样子,甚至不顾原则和底线,可最终,我是以一个赝品的身份待在你身边,我究竟是有多不堪?

  昔日的甜蜜已遥不可及,现实的悲哀却寸步不离。我寝室难安,我惶惶不可终日,我用你的错误一遍又一遍的惩罚着自己,我再也走不出来了。

  分手的那段日子了我觉得我是安娜•卡列尼娜,在爱与不爱,被爱与失去爱,充满活力与憔悴不堪间迂迂回回,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渥伦斯基,但在他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我有预感,我会因为我的初恋,会因为他给我的伤痕变得同安娜一样,逐渐走向衰老。

  可在六年后的今天,我要24岁了,我发现我与安娜•卡列尼娜可不同,她疯狂的追求爱情,我排斥各种形式的恋爱;她是“本能原欲”的象征,我冷静果断,有条不紊;她终究走向了毁灭,而我只会更好的活着。但我们都是高呼自由的斗争者,我们都是不拘于时的思想解放者,我们都生活在不完美的家庭,和不够宽容的社会。

  我,是个不婚族。

  有很多人说是因为我的初恋导致了我的现状,或许吧,可更多的是源自于父母婚姻失败带来的恐惧感,因为童年时期父母三天两头吵架,甚至发生家庭暴力,这些事情已经在我脑海里成了阴影,我不是埋怨谁,但这些事情就是挥之不去,像缠绕在我身边的邪魅,扰我清净。当我初尝爱情滋味,又被他折磨的遍体鳞伤,我便明白,我走不出去了。

  身边的亲戚朋友打着为我好的念头四处为我张罗,七大姑八大姨们仿佛一夜间认识了各种单身的青年才俊,无论好坏,都硬塞给我。

  我也曾努力的勉强自己接受新的感情,了解不一样的异性,可是事与愿违,我越是努力的去强迫自己接受,那些父母争吵不休的画面,以及初恋与我背道而驰的画面就会浮现,无论怎样驱逐,也是徒劳,它们就是我的梦魇,就是我的软肋,只要那些记忆存在一天,我就会痛苦一天,更无法走入婚姻。

  逐渐有人劝我将就一下,婚姻嘛,难能尽善尽美,可当我亲眼看到我的朋友走入婚姻的殿堂是怎样的无趣、疲乏,我就知道,决不能违背自己的初衷,去将就,去妥协。

  27岁的姐姐被家人催婚,嫁给了以事业为重的金融男,没有感情基础,没有共同语言,孩子成了联系彼此的唯一纽带。她亲口告诉我,她知道她老公出轨了,可她不愿意揭穿,她觉得无所谓,没有他是独守空房;有他,是多了经济来源的独守空房,没差。

  姐姐是家里唯一一位支持我不婚的人,因为她明白,想拥有真正相濡以沫的婚姻实在是太难了,逐渐失去新鲜感,逐渐厌恶对方,迎来三年之痛七年之痒都是必然的,另一半的存在感会逐渐升高也会降到最低,日常的琐碎足以打败一对相爱的人,如果,都不曾相爱,那就更可悲了。

  姐姐曾红着眼眶告诉我:“如果可以再次选择,我一定会告诉他们,我不结婚,我不要成为婚姻的牺牲品。”

  也有很多人会告诉我,你会遇到一个你真正爱的人,然后发现爱情的美好、婚姻的美好,然后发现拒绝结婚是多么可笑的想法。

  可是,我不觉得我有遇到那个人的幸运。

  就像《独身主义》里的一句唱词“自有安排任我放浪形骸,不用站成什么花的姿态”,我想选择独身,更是选择了自由,一旦你将结婚生子这两项从人生规划中删除之后,会发现年龄根本无法对你形成仍和束缚和恐惧,一生都可以用来逐梦,以及体验各种未知。

  其实婚姻从一种普世的价值已经变成了纯粹个体的选择,我们习惯了以"家"的概念来面对社会,而以后可能要彻底作为单个人面对周遭,家族主义在下降,而与现代化随之而来的个人主义迅速上升,我没有更多的理由去选择结婚,反而,我想有更多的空间用来享受自己的人生。

  有时候会挺感谢我的初恋,是他让我对爱情失去希望,也是他,让我大胆尝试另一种活法,一种大多数人不敢挑战的活法。要努力工作,努力赚钱,要足够有实力让自己放浪形骸,然后,去大胆抨击这个世界的陈旧观念,告诉所有失败婚姻的囚徒,一个人,也可以活得足够精致。

  有很多人会说独身者逃避婚姻其中不乏自私的成分,极端自私的人。一切都从自身考虑,涉及自身的一切都会斤斤计较,不愿意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愿意去关心别人的冷暖甘苦。即使在接触自己喜欢的异性的时候也不会放弃自己的自私心态,到头来没有办法,也就选择自己慢慢过活,我从不否认这种说法,但也绝不完全认同。

  林语堂在《独身者是文化上的怪物》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当我们接受这么一个简单而自然的生物学的观点时,两种冲突是不可免的:第一,个人与家庭的冲突,第二,乏味的智能哲学和比较温暖的本能哲学之间一种更深刻的冲突。因为个人主义和智能的崇拜会使一个人忽略了家庭生活之美;而以个人主义和智能的崇拜而言,前者不象后者那么有害。一个相信个人主义,实行个人主义的人,还可以做智者,可是一个相信冷静的头脑而排斥温暖的心的人,却不免变成傻瓜。以家庭的集合主义为社会单位而言,我们还可以找到代替物,可是一个人如果失掉匹偶和父性与母性的本能,便找不到可以代替的东西。

  我也曾看到有人说过这样一番话“我觉得任何选择只要是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都是值得尊重的。因为我们不能用大多数人的价值判断去衡量和评判少数不婚者的选择对与错。我只是担心他们不一定有足够坚强的意志和勇气一辈子不结婚。我感到特立独行的人是需要比一般人更强大的精神、意志和心理能量,否则是无法善始善终地坚持自己的人生模式选择的。有的人觉得自杀的人是胆怯,我觉得从放弃生命这一点上,也是一种勇敢,一般人没有这样大的胆量、意志和勇气放弃生命。选择不婚者不过是一种婚姻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相比之下,其自我约束的能量仅次于选择自杀者。

  独身在词典中包含三种人:一种是单身一人;第二种是谓不结婚或不结婚者;第三种的出家。古今中外,那些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生存能力和坚强意志的人,才有足够的坚强意志与能量选择独身,因为他们不仅比一般人更有野心全身心投入自己所喜爱的事业,而且有足够的勇气一辈子不依赖配偶走完人生之路。”

  家的温馨即使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没有情感基础婚姻的后果却是极其可怕的,若为了仅仅是为了有个家庭而强迫自己去结婚的话,还不如就这样过着无忧无扰的单身生活更好一些,那些整日传闲话的人愿意以此说事,那就随他们开心,关键是自己要过得舒心、快乐、轻松些才是最主要的。人生苦短,何必让自己过得那么辛苦呢?

  就像那句:也许受客观条件所限,我们不能创造太多的物质财富,但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的精神生活过得充实丰富些,能做到这一点,我想,你也是成功的,因为,活的辛苦抑或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况且,人类最大的敌人往往就是自己,能正视战胜自己就好。

写书评
请加收藏,方便下次阅读 确定
【关注微信公众号,方便下次阅读】
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若看读书  每天领取若看券免费看。懒人直接戳 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