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之前看过的作品,点击这里查看最近阅读记录

  李祐笑了起来,但他的笑也很冷。

  “李绩,你觉得朕没有杀你的理由。但你觉得朕杀你,需要理由吗?”

  李绩身躯微微一怔。

  “朕冒天下之大不韪,夺了地位。你觉得朕还怕什么?怕留下千古骂名吗?朕背负的骂名,已经够多了,也不差杀你这一条。”

  李绩彻底愣住了。

  他原想李祐能够讲点理,但李祐看来丝毫不讲理。

  “李绩,大唐,现在只有你一个元老。我要用你,这是唯一一个不杀你的理由。其他的,都不成立。给你一炷香的时间选择!”

  李祐直接搬了一个凳子,坐在这个假灵堂前。雨化田一招手,西厂厂卫已经冲进了英国公府之中。

  “一炷香,死一个人!”

  香,在缓慢的向下烧。

  李绩在名节与生死之间要做出选择。

  香已经快要燃完了。

  雨化田手中的刀,也已经搭在了李继业的脖子上。

  李绩终于说话了。

  “能否让我送太上皇最后一程,我要送他出海。”

  李祐笑了。

  李绩终于答应了。

  “准!”

  送李世民最后一程,是他与李世民君臣一场的最后情谊了。

  “明日,英国公送太上皇出海。后日,你我重振朝纲!”

  李祐带着雨化田出了英国公府,但有几个厂卫已经消失在黑暗中,这些厂卫将盯着李绩的一举一动。

  长安,太仓,广通渠入口。从这里水路一路西行,可到渤海。

  十多艘船,停在水道口。

  李世民,准备在这里上船。袁彬带三千士兵侍奉其左右。

  谁都看的出来,袁彬的侍奉,其实更多是监督。

  袁彬持有李祐手谕,此船将在渤海沿岸停靠,后带三万水军出海去东瀛。

  李绩将李世民送到这里,两人没有任何言语,但深情自在其中。

  “保重!”

  一路送行,李绩这是第一次开口。

  李世民哈哈大笑,“英国公,辅佐好圣上。大唐,不管如何换日月,都是我李家的大唐!大唐,不能衰,要更盛!”

  说完,李世民大笑登船,战船启航。

  “恭送太上皇出海!”

  李绩跪倒在太仓港口上。

  李祐,居太极宫,听到雨化田说完李世民对李绩说的话后,也不仅有了一些感叹。

  李世民就是李世民,尽管皇位之争,他败了。但是大局观,李世民看的很清。他就凭这句大唐不能衰,就足以让李祐敬佩。

  这样的人物,现在留给他一条生路,不知道是对是错。

  李祐叹了一口气,但是李世民,他依旧不忍心杀。

  “不管这次出海,你能不能够活下来,能不能够在东瀛打开一片天地。即便日后你成为我强敌,我也绝不后悔!”

  李祐心中对自己说道。

  李绩走进了太极宫中,求见李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祐急忙起身,扶起了李绩。

  现在,这个老人,就是自己最大的依赖。

  “国公,我愿封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务,但求你忠心替我办事,替大唐子民谋福。”

  李绩或许本来还心存疑虑,但是李世民最后的那句话,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既然已经选择了辅佐李祐这条路,那就一定要将这条路走好。

  “陛下,为大唐谋福,是我李绩的荣耀!”

  “那为我呢?”

  “为陛下尽忠,为陛下分忧,是做臣子的职责!”

  李祐淡淡一笑,“尽忠与朕,这是职责,不是荣耀了吗?”

  “是微臣之荣耀。”

  但李祐知道,这句话,说的并不真诚。

  可能,让李绩彻底成为自己的人,还需要时间。

  李祐现在也知道,光靠系统的人才,来维持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并不容易。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大唐的旧人,怎么样笼络这些人的人心,现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国公看来,现在这个烂摊子,该怎么处理?”

  “微臣斗胆,想举荐一人。微臣戎马半生,可能军事上还有所成就,但治国不如他。”

  “谁?”李祐问道。

  “犬子李继业!”

  李祐微微一愣。

  李继业,倒说能力不俗,他在武则天篡唐之后,负责起了反武的大旗,也有中兴的能力。

  “可以!朕能用他!”

  “陛下,微臣虽然文治有些缺乏,但在武略方面,倒有些想法。”

  “哦?说来听听?”李祐问道。

  “微臣现在已经看出陛下的雄心了,西征吐蕃,北讨吐谷浑,东伐东瀛,有开拓疆土的锐意。但现在,武不在外,而在内。”

  “怎么说?”

  “要想让大唐集权归一,节度使不能不动。就看陛下有无此雄心!”

  李祐一拍大腿,李绩说出了李祐的心里所想。

  他从后世而来,自然知道现在的节度使才是大唐最大的麻烦。安史之乱,让一个盛唐迅速衰败,这一切都是节度使的弊端。

  从隋文帝立国到李渊建唐,靠的是府兵制,导致了边关重镇的集权,这些节度使的权利,实在太大了。

  李绩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竟然在唐初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个问题。

  “国公,依你来看,怎么解决节度使问题?”

  “禀陛下,节度使成弊已久,积弊已深,当下猛药才能医治,所以,要大刀阔斧的变革,要彻底撤销节度使职务。但此来危险也很大,这样一做,势必激起节度使不满,会让他们有叛变之心。”

  李绩其实早就看出了节度使的弊端,但是,这个问题,谁都不敢提。李世民没有这个大的勇气。

  李绩看中李祐一日杀尽长安重臣的这份不畏天不畏地的魄力,所以才提了出来,或许,只有李祐,才能将这个百年祸患彻底解决。

  “陛下,另外,还有边关防守问题,这一改革,关系巨大。如果节度使撤销,边关强敌将无人能够应对。”

  李祐其实什么都清楚,只是要看李绩能说出多少东西来。

  节度使,要动,但并不好动。唐初大唐连年征战而依然国库盈实,其实很大的功劳就是府兵制和节度使的。

  因为个边关重镇都是半农半军,征战之时就是士兵,休战之日又可以进行耕种,所以个节度使几乎都花不了几个钱,边关战事不需要京城拨款。

  要是撤销节度使,别的不说,所有的战事所需金钱,就必须由国家承担了。

写书评
请加收藏,方便下次阅读 确定
【关注微信公众号,方便下次阅读】
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若看读书  每天领取若看券免费看。懒人直接戳 这里